对于学习这件事,人性里带有两种情绪:一方面为之自豪,用于将自己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;另一方面又避之不及,能逃则逃的例子不胜枚举(想想看,不到万不得已,你愿意认真的读电视机说明书么)。所以有人就开始研究学习本身这件事,并得出了一套关于学习的理论。
在线记忆卡片(闪卡)
简介
站长以 ouicards 为基础,修改制作了一个手机版的在线记忆卡片,方便随时随地的复习。对弱记忆的内容反复出现,以强化记忆。
如果你正在使用手机浏览本页面,请 点此到达
如果你正在使用电脑浏览,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到达:

使用方法
效果如图:

在左侧的问题界面,使用者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先答题,然后点击屏幕,进入右侧的答案界面,将屏幕上显示的答案和自己刚刚回答的答案做对比。
如果回答正确,就点击绿色的"答对"按钮,这时系统将根据 莱特纳的记忆抽认卡(闪卡) 的法则减少这条问题的出现概率;如果回答错误,就点击红色的"答错"按钮,这时系统将在后面的抽认过程提高出现概率,直到该题能较多次数的答对为止。
卡片目录
目前本站的记忆卡片内容有:
- 古诗文
- 唐诗
- 宋词
- 乐府诗
- 名句
- 文言文
- 常用汉字
- 500常用汉字
- 中日韩共同常用八百汉字
- 日语五十音
- 平假名
- 片假名
- 片假名特殊发音
- 英语单词
-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表
- 练耳
- 大字二组
- 大字一组
- 大字组
- 小字组
- 小字一组
- 小字二组
- 小字三组
- 小字四组
- 小字五组
这套系统非常适合认字、备考等用途。读者如果有上传题库的需求,可以联系页面下方的站长邮箱。
记忆曲线
德国人 Hermann Ebbinghaus (艾宾浩斯)提出了记忆曲线理论。这个理论表示,人的记忆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。
短期记忆只能短暂存在,持续时间以秒计。比如:
- 手机短信验证码
- 上一把扑克的手牌
长期记忆则能持续若干年,甚至一生,比如:
- 自己家人的手机号
- 回家路线
- 国歌

人脑输入的信息,一开始都作为短期记忆存在。只有经过反复的强化输入,短期记忆才能变为长期记忆。一旦变为长期记忆,就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遗忘。所以记忆的秘诀就是反复的复习。
主观因素的加入
但是记忆曲线理论只表述了一般情况,人的遗忘过程是极为复杂的,每个人对相同知识的遗忘速度是不同的。主观的情感、自身的经历,都会影响对同一份知识的遗忘速度。

另外,人性里对学习的抗拒,使人总希望尽可能少的复习已经掌握的知识,正如你考完试了,还想再多看一眼书么?

所以,需要根据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,进一步将知识分类,对各类知识,采用适合的复习频率,这样才能花费尽可能少的精力,得到最优的效果。
莱特纳系统
Sebastian Leitner 提出的 Leitner的记忆抽认卡就是这样的一种知识筛选系统,将已经掌握的"容易"知识与尚未熟练掌握的"困难"知识区分开来,并且进一步的调整复习频率,是一种广泛被认为行之有效的学习记忆方法。
简单的说,就是将知识做成卡片,然后准备 N(3~5) 个盒子,一端称作"困难"盒子,另一端称为"掌握"盒子。首先将全部卡片放入"困难"盒子中,我们的终极目的是将所有卡片都移动到"掌握"盒子里。

然后开始从"困难"盒子中抽认。如果某张卡片回答正确次数较多,那么认为已经接近掌握,将它朝着"掌握"盒子移动;反之,如果某张卡片回答错误次数较多,那么认为尚未进入长期记忆,需要向"困难"盒子移动。
这样的筛选过程,不断筛选出未掌握的知识,然后增加复习的次数,而已经掌握的知识就不需要再次复习。
动态演示
有1,2,3三个盒子,初始状态下,1盒中装入 A,B,C 三个知识点,2盒内装入 D,E,F,3盒内装入G,H,I
然后开始筛选过程:
Session 1
首先从 1盒 拿出全部题目,答错的AC继续留下,答对的B向2盒中移动,
Session 2
再从1盒和2盒中拿出全部题目AC,BDEF,答错的AEF进入1盒,答对的BCD进入2盒。这时A已经答错两次,而B已经答对两次。
Session 3
从全部盒子中拿出题目,所有答对的题目向右边的盒子中移动,而所有答错的题目全部进入1盒

注意上图中的:
A 卡片,三次都答错,继续留在"困难"盒子
B 卡片,三次都答对,最终进入"掌握"盒子
C 卡片,回答不稳定,最终回到"困难"盒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