笠翁对韵的基本知识

2023-05-20

本文记录有关笠翁对韵的背景知识,主要来自王伟勇教授讲座的记录,加上我自己的整理和补充。了解这些基本知识,是深入了解 《笠翁对韵典故》 的前提。

对偶概说

对偶形成的条件

由于汉字具有孤立、单音的特质,因此非常便于对偶。

孤立便于对偶,构成形式上的整齐之美;单音便于调声律,构成声音上的音节之美。

对偶是对联的前身,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它。

对偶的起源

  1. 受自然界事物奇偶相对的启发:日月等自然现象
  2. 观念联合的作用:人和自然的互动
  3. 社会和时代的需要:应用文、对联、取名
  4. 文章本身的需要:文字表意到达一定层次的时候,就需要词采的美化
  5. 人类爱美的心理:读起来铿锵悦耳,看起来整齐之美、错落之美
  6. 中国语文的恩赐:叠字、双声叠韵、一字多义、一义多词

对偶的历史

魏晋以前

典籍之对偶句,系自然形成。不关心平仄,仅字面意思的相对。

无父何怙?无母何恃?出则衔恤,入则靡至。——《诗经·蓼莪》

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。——《尚书·武成》

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。——《易经·文言》

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
冬温而夏凊,昏定而晨省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

山有木,工则度之;宾有礼,主则择之。——《左转》

魏晋以后

魏晋以后,骈文风行;隋唐以还,律诗鼎盛;宋词元曲,并辔文坛。对偶之讲究,愈加发达,每下愈况。

首先观察到这种现象并提出讨论的人,当属南朝梁《文心雕龙》作者刘勰,将对偶分为四类:

  • 言对:言语上的对应,双比空辞。

修容乎礼园,翱翔乎书圃。——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

园和圃,仅存在于语言上,而无实物。

  • 事对:有具体的人和事,并举人验。

毛嫱鄣袂,不足程式;西施掩面,比之无色。——宋玉《神女赋》

无论是神话还是史实。

  • 反对:理殊趣合,道理不一样,但是讲的是一件事。

钟仪幽而楚奏兮,庄舄显而越吟。——王粲《登楼赋》

钟仪和庄舄,处于相反的处境。

  • 正对:事异而义同。

汉祖想枌榆,光武思白水。——张载《七哀诗》

入唐以后

入唐以后,研究对偶的人,愈加得多。比如上官仪,有六对的说法:

  • 正名对:天地、日月。送酒东南去,迎琴西北来。
  • 同类对:花叶、草芽
  • 异类对:风织池间树,虫穿草上文
  • 连珠对:萧萧、赫赫。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  • 双声对:黄槐、绿柳。秋露香佳菊,春风馥丽兰。
  • 叠韵对:彷徨、放旷。放荡千般意,迁延一介心。
  • 双拟对:春树、秋池
  • 联绵对:残河河若带,初月月如梅

今人

  • 形式

    1. 单句对: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——杜甫《登高》
    2. 偶句对:旗亭赌胜,缓歌柳笛之诗;玉殿传呼,急就霓裳之曲。
    3. 当句对(本句对): 圆峤方壶
    4. 流水对:此地一为别,孤蓬万里征
    5. 颠倒对:香稻啄馀鹦鹉粒,碧梧栖老凤凰枝。
  • 类别

    1. 正名对
    2. 异类对
  • 文字

    1. 虚字对。宋微子之兴悲,良有以也;袁君山之流涕,岂徒然哉!
    2. 数字对。
    3. 叠字对。
    4. 借对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
    5. 色彩对。
  • 声韵

    1. 双声对。生涯已寥落,国步尚迍邅。
    2. 叠韵对。怅望千秋一洒泪,萧条异代不同时。
    3. 双声对叠韵。琉璃阶上不闻行,翡翠帘间空见影。
    4. 叠韵对双声。支离东北风尘际,漂泊西南天地间。

写作要领

  • 字数求相等
  • 意义求相关
  • 类别求一致
  • 词性求相同
  • 平仄求相对

依据上述条件,对偶可区分为四个层次。

  • 五个条件皆合的对偶

弱柳从风疑举袂,丛兰裛露似沾巾。——刘禹锡《忆江南·春去也》

  • 四个条件皆合,类别不合的对偶
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——陆游《游山西村》

  • 四个条件皆合,平仄不合的对偶

大胆假设,小心求证。

  • 三个条件皆合,平仄、类别不合的对偶

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。——辛弃疾《青玉案》

说到对偶的训练,何妨自背诵李渔《笠翁对韵》开始。该书依《平水韵》之顺序,由一字对到长句对,颇适合初学者练习。

笠翁其人

李渔,初名仙侣,后改名渔。

对韵,分为对仗和声韵。对仗,是字面含义、词性、物性、动静的捉对。声韵,是四声、平仄的分别。

如果您对本站内容有疑问或者寻求合作,欢迎 联系邮箱邮箱已到剪贴板

欢迎转载本文,惟请保留 原文出处 ,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。
本站 是个人网站,若无特别说明,所刊文章均为原创,并采用 署名协议 CC-BY-NC 授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