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故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,息壤,宜疏不宜堵 故事 尧在位的时候,黄河发了水灾。需要有人去治水。首领们推举了鲧。 传说鲧偷来了天帝的息壤,息壤遇水后能不断的生长,可以用来堵住洪水。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,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。 尧舜让位 舜接替尧成为部落首领以后,发现鲧治水不成功,就把鲧杀了,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。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,用开渠排水、疏通河道的方法,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。 禹和老百姓一起劳动,带头挖土、挑土,时间长了把小腿上的毛也磨光了。 禹为了治水,到处奔波,几次经过自己的家门,都没有进去。据说有一次,他的妻子生下了儿子 启,婴儿哇哇的哭,禹在门外经过,听见哭声,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。 后代的人都称颂 禹 治水的功绩,尊称他是 大禹。 舜年老以后,因为大禹治水有功,大家都推举大禹作为继承人。到舜一死,大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。 大禹死后,没有按照 禅让制度,继续寻找有能力的人做首领。而是拥戴了禹的儿子 启继承了禹的位子。这样一来,禅让制度就过渡到了王位世袭制度。第一个王朝:夏朝出现了,第一任国王称作夏启。 过了几年,夏朝被商朝代替,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纣十分残暴,这时候西边有个周部落渐渐兴盛起来。下一篇介绍 姜太公钓鱼